你的位置:主页 > 大长江网 > 综合资讯 > 用“五言诗”作报告合适吗?

用“五言诗”作报告合适吗?

发布于 2015-02-13 14:26  

  “时移人未换,尽责又一年。报告心里话,工作开新篇。”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开场白。

  2月6日,在山西运城市盐湖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治采用“五言诗”的形式,作了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报告洋洋洒洒6000多字,共分为十部分,涵盖行使监督权、经济发展、三农惠民、德孝文化等方面的工作,让人感觉颇为“惊艳”。

  据了解,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李治所作的报告,认为报告内容别开生面,语言喜闻乐见,讲的是盐湖区的事,说的是老百姓的话,引导的是好作风,传播的是正能量。

  接受采访的与会人大代表也表示,报告有亲和力、感染力,大家都很喜欢听。列席会议的运城市人大代表崔云山说,工作报告采用“五言诗”形式,突破了既有的“八股”模式,文风清新,朗朗上口,令人耳目一新;不仅文美,而且以文传情,以文言志,展示了人大尽责为民的精神面貌。

  翻阅材料,记者发现,这位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不是第一次用“五言诗”作工作报告。去年2月18日,他在盐湖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人大工作报告,通篇就是6000多字的“五言诗”,在全国亦属“吃螃蟹”第一人。

  这篇“五言诗”式的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也引起了不少争论,表情达意是否准确?使用场合是否得当?追问接踵而来。

  碰 撞

  改文风要落到实处

  董文丽(盐湖区人大代表):听了报告后,深受感动。我们常说转作风、改文风,不仅只是口号,更要落到实处。对于改文风的尝试和探索,不应该一上来就先挑刺。要知道,能够走出官样文章的窠臼、大胆创新语体风格的干部并不常见,我们要为这种精神点赞。

  公文表述不宜浮华

  李玉平(天津师范大学语言学副教授):追求报告的生动性没有错,但不能牺牲准确性、严肃性。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对遣词用句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从概念到具体数据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否则会影响到工作成效的展现和报告的审议。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是严肃的公文,不宜用追求浮华的文体来表达,这种文风不宜推广。

  诗歌形式制约表达

  人民网网友:没必要让严谨的工作报告陷入五言诗的形式约束里。人大会议是代表履职的场合,要想诗歌朗诵的话还是换个场合吧。

  还应配发正式报告

  人民网网友:以诗歌这种形式做创新尝试未尝不可,关键是看效果。就像高考作文,也有写文言文得高分的。当然,受形式限制,工作当中一些具体的举措、详细的数据等等,很难用诗歌表达。如果以诗歌作为工作概括,再配发一份正式报告,就能解决问题了。